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4节(1 / 2)





  当晚,他们依旧去慈荫堂用膳,一切似乎和离开前一样,只有三年的时光像是被偷走了,让孩子长大,让大人苍老。

  直到晚上,夫妻二人才有时间独处,母亲自觉容光暗淡许多,不免叹息,净过脸,打开玉簪粉盒,细细地沾了些香白轻柔的妆粉在面颊上晕开,染上层薄薄的胭脂。

  父亲从背后环住她的脖颈,拔下她的发钗,让黑发披散下来,笑道:“夫人玉貌朱颜,还和从前一样,我却老了。”

  母亲伸手抚过他过早染上霜华的鬓角,依偎在丈夫胸前,听那有力的心跳声,他的胸膛上又添了伤疤,手上有冻伤的痕迹。

  “对不起……”她道,“如果不是我任性,让你去定襄,你就不会……”

  她的话还没说完,已经被止住:“不怨你,都是命。”

  他抱住妻子,任由她在自己怀中痛哭,将隐忍了三年的眼泪悉数倾泻。

  厢房里,冉念烟紧紧搂着奶娘,似乎这样才让她感到安全。父亲回来看似是好的转机,可她却隐隐感到不安——之前的种种,让她意识到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让今生向前世的宿命靠拢。

  是命吗?不如说是人的欲望,哪怕是前世今生,同一个人总会做出相似的选择,所以母亲会让父亲离开宣府去往定襄,大伯母会盼望堂姐进宫,三叔父会纵情声色,这些都是欲望所致,而非所谓的宿命。

  那她自己呢?她想让父母安好,想远离宫廷,想除掉徐夷则,这也是她的欲望。

  所谓的命,不过是所有人欲望的累积罢了。

  也许是觉得亏欠她们母女太多,父亲并没有急于向朝廷请求官职,依旧保留着宣威将军散官职位,趁着天气彻底凉下来前带着妻女去郊外的别院散心。

  别院建在伏狸山,往西五十里就是喧闹繁忙的大运河,选址此地算是闹中取静。山上有一片大湖,深秋时节,草木摇金,映着湛蓝的湖水犹如纯净的瑟瑟宝石,站在别院中俯瞰山谷大湖,眼中豁然,心境开阔。

  父亲命洪昌将一艘小船推入湖中,他带着女儿泛舟湖上,母亲嘱咐不许去深水处,父亲就带她在清浅的岸边垂钓,冉念烟看着水底鹅卵石摇荡不定的影子,觉得很新奇。

  不一会儿就有鱼儿上钩,是条小臂长的鲤鱼,父亲笑道:“当年在卓卓河时也能钓到鱼,不过碱水河里的鱼肉质干涩,比不上今天钓的这条肥美,拿回去做成鱼汤给你娘吃,好不好?”

  冉念烟点头,笑道:“爹爹用什么做鱼饵?”

  他笑道:“草原上也有蚯蚓的。”

  冉念烟道:“爹爹一个人在那里,想不想我和娘?”

  他微微愣住,苦笑道:“自然是想的。”

  当晚,父亲本想亲自下厨,却被冉念烟拦住了。

  “娘最心疼的就是爹爹三年间没人照顾,什么都要自己来,现在回了家,要是依然事必躬亲,岂不是让娘触景伤情?”

  父亲笑道:“我的盈盈果然长大了。”

  在伏狸山的日子是无忧无虑的,群山环抱中自成一片与世隔绝的天地,他们每天在积满黄叶的庭院、山路上散步,回来后父亲亲自教她读书,母亲又变回曾经温婉柔顺的样子,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到了霜降,冬天山路会被大雪封锁,是时候回城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啊,更了~~

  女主爹要作个死

  ☆、第十八章

  回到府里才知道,静安侯夫人陈氏前天下帖子,说要择期拜访寿宁侯夫人,郝嬷嬷见主子没在,就先把帖子留下,等回来后再定夺。

  母亲拿起帖子一看,回想起在谢府茶会上还真和她有一面之缘。

  陈氏的祖父陈秉章是留守金陵的礼部尚书,她嫁人后才来北京,和徐家南府倒是相熟,自己同她真就是一面之缘而已。

  “你瞧瞧这帖子。”母亲说着,把帖子递给父亲。

  父亲也反复端详,都是些寒暄的话,笑道:“挑个日子请她来就是了,横竖有人陪你说话解闷儿。眼下到了年关,我也该上任了,不能在家陪你。”

  母亲赧然一笑,道:“你到了任上,和大哥好好相处,你们关系越是亲厚,越要事事拎清楚,不要不拘小节。京城不比边陲,可有千万双眼睛等着挑错处呢。”

  委任诏书已降下,授官京营提督,算是徐衡的扶手。他们从小认识,既是姻亲,又都曾是潜邸的属官,同气连枝,因此才有母亲的一番话。

  父亲点头道:“我也忌讳这个,可只有这个位置能留在京城,一是我在外流落多年,心气不比从前;二是盈盈日渐大了,我更该保重自己,想来想去就应下了。”

  母亲听到这番话,也就放心了,拿回帖子,思索道:“十月中、冬月初,连着赶上玠哥儿的生辰和老太太的寿辰,老太太想趁着今年吉利,大办一场,光是这两样就让人忙的不能合眼,想必是没空招待静安侯夫人了,可要是拖到十五以后,又显得怠慢。”

  父亲疑惑道:“不就是见见人,这几天赶着见一面不成?”

  母亲笑道:“你是不懂这里面的门道。我和她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,突然登门,必有要事。静安侯有个公子,比盈盈大两岁,她是为了什么,你该猜出来了吧?”

  父亲恍然大悟,抚掌笑道:“问彤果然是七窍玲珑的心肠!那孩子仪表如何,品格文采堪配我的女儿吗?”

  母亲摇头道:“静安侯家的公子就算再合适,也不能应下。”

  母亲把谢氏牵线、相看谢昀以及尚氏略显冷淡的态度和父亲说了一遍,父亲拍桌大怒,道:“谢家是什么意思?以为我不在京城就能肆意轻视我的女儿吗?这样的人家避之唯恐不及,你不是没给信物,只是口头约定吗?现在收回也来得及!”

  母亲道:“那天谢夫人本想交换信物,是我觉得她倨傲,所以没给,现在想想,不过是她为人刻板罢了,若真是扒高踩低,如今你回来了,她就该第一个来套近乎。她既不雪中送炭,也不锦上添花,是自矜了些,却比望风而动的静安侯强得多!何况谢昀那孩子我的确喜欢,同龄的子弟中再想选出第二个这么温克守礼的可就难了!”

  父亲想了想,道:“盈盈还小,此事从长计议,我再去打听打听这个孩子究竟如何。”

  他刚说到一半,洪昌突然进来,行了个礼,只说外头有事,却不说明是什么事。

  父亲斜睨了他一眼,脸色微变,道:“大概是朋友有应酬,我出去一趟,今晚不回来用膳了。”

  说完便披上大氅出去了,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只觉得奇怪,坐下来细想其中端倪,帘子又被掀开,却是流苏提着食盒走进来,笑道:“夫人,您叫人准备的方糕热酒,我给您送来了!”

  母亲道:“迟了,侯爷都走了,放桌上吧。把小姐从书斋带回来,别叫她天天对着书本,当心累坏眼睛!”

  冉念烟从书斋回来的路上,流苏就再三嘱咐她:“小姐喜欢看书,可下个月就是老太太的寿辰了,夫人和大房三房那边说好了要一起绣一面鹤鹿同春的屏风做寿礼,小姐也该多帮帮忙,显出一份孝心来。”